《甄嬛传》到了中后期,迎来了一位天不怕地不怕的小主,叶澜依。
这位出身驯马女的女子,没有像一般嫔妃那样,对皇帝迎合讨好,反而是处处和皇帝顶牛。
皇帝自己就说:来宫里时间不短了,就没见你笑过。但是她依然是一副孤冷清高的模样,不管对谁,都是一脸冷漠。只有面对老十七时,才稍微展开了一点笑颜。
但是,她这副冷面孔很对皇帝的心思,却是把其他女人都气着了。还没进宫,太后就先挖苦了一番。
进宫之后,皇后等众人也对她评价很差,尤其是祺贵人,骂的最狠。
不仅骂她张狂粗野,甚至诅咒她生不出孩子。而且,第一次拜见皇后等人,就又把大家气着了。
齐妃看她态度张狂,当场和她顶了起来。但是叶澜依本来就是个孤傲性子,简单请了个安扬长而去。
气的齐妃在一边,结结巴巴,半天说不出话来。还是皇后过来打圆场:她没有做错什么,你生气什么?
而等送走了叶澜依,皇后开始对齐妃上眼药了:哪天她要是生下孩子,那可是母凭子贵啊。
齐妃听到孩子,瞬间眼睛里就变得阴狠起来。而这时,皇后又用当年莞嫔栗子糕的事给齐妃暗示:只有让她不能生,你的三阿哥才是皇帝最出色的孩子。
结果齐妃傻乎乎上当了,一碗红枣汤下去,叶澜依腹痛不止,再也不能生育了。
而就在皇帝知道真相之后,当即雷霆大怒,问叶澜依的宫女:到底怎么回事?
下人刚刚把齐妃说出来,皇帝决心严惩的时候,苏公公过来说:南方闹灾了,皇帝得赶紧去议政。
而就在这时,皇帝给苏公公下了命令:好好盯着齐妃,我一定要问清楚真相。
可是,一向老到的苏公公这么一件简单差事都没办好,齐妃死了,而且是自尽。
那么,问题就来了,为什么苏公公没有办好这件事,看好齐妃,反而让齐妃死了呢?他是真的玩忽职守,还是另有隐情呢?
其实这件事,如果细细分析,就会发现,其中的门道多了去了。苏公公这次是故意放水,齐妃之死,背后隐藏的真相非常险恶。
(1)这件事明眼人一看就能知道是皇后下黑手,太后不下床都知道真相,苏培盛眼神明亮,自然也知道这件事,看似是齐妃的作恶,但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,齐妃背后有人,而且一定是皇后。
首先,齐妃不是一个敢说敢作的人,她这个人不是曹琴默,因为她脑子不够灵光。
她的执行力也不强,不是华妃,做事风风火火,干净利落。而齐妃又一向和皇后走的密切,所以这件事,看似凶手是齐妃,实际上凶手只能是皇后。
那么,苏培盛知道真相吗?我想是知道的,就像太后,明明很多天都不下床,但是通过别人只言片语,她就能猜到是皇后下手,苏公公那是多么聪明的人精,肯定也是看到了这一层的。
所以,皇帝让苏公公看好齐妃,苏公公照做了,那就是打了皇后的脸。
苏培盛势必不愿意去碰这个霉头,所以,他决定不看管齐妃,任由她自由出入。
(2)就像皇后所说,皇帝绝不会相信这件事。齐妃必须死,否则就是齐妃和三阿哥都不得善终,苏培盛做好这件事也没有什么好处这件事的后果,皇后分析的很明白了。齐妃供出皇后,皇帝不会信,还会觉得齐妃这是诬告,一定更恨她和三阿哥。齐妃不供出皇后,那么就肯定难逃一死。
皇后在皇帝的心中,一直都是大方稳重,贤惠端庄的,这种害人的勾当,怎么可能会是皇后下的黑手呢?
况且太后还是皇后的自家人,太后也会保全皇后。
当齐妃和皇后同时对立时,谁是卒,谁是帅,一目了然。所以,齐妃注定难逃一死,只不过看是死一个母亲还是一对母子?这种事,苏培盛也会看到这一层。
所以,他也不愿意戳破这层窗户纸,齐妃活着就是无解,纵使看住了齐妃,也不会有什么好处。所以,苏培盛也没有做这件事。
(3)皇帝对齐妃的态度其实也很恶劣。要么是在皇帝雷霆之怒下被赐死,现在自杀就是最大的体面,所以苏培盛选择成全齐妃皇帝对于齐妃,其实还是比较严苛的,骂她毒妇,包藏祸心。
即便她死了,也是觉得便宜她了,甚至都不允许追封,这其实就有点过火了。
但是,对于皇帝这样的态度,苏公公其实看的很是明显。
皇帝连着几年,没有单独见过齐妃,现在又对叶澜依这么关心,肯定是会对齐妃冷遇的。所以,齐妃此时,当真必死不疑。
而怎么让齐妃死,无非就是两种,要么苏公公看住了齐妃,皇帝雷霆之怒下,齐妃被赐死,三阿哥抱着母亲哭成一团,这就非常尴尬了。对于皇族来说,也是一件丑闻。
要么另一种办法就是齐妃自尽,这还算是相对体面的死法。
既然苏培盛看到齐妃必死的结局,那么最后一程卖个面子给齐妃也是应该的。况且苏公公本人心善,也不想看母子分离的惨剧。
现在,既然齐妃难逃一死,那么,给人一点最后的体面,这就是苏培盛最后一点善良了。
所以,他还是选择不管不顾,放水齐妃生死,而不是艰涩到没有原则的执行皇帝的命令。
所以说,苏公公既不是玩忽职守,也不是做不来这个差事,而是故意放水,让齐妃自尽。
毕竟这才是一个“暗害嫔妃”的人相对好的下场,畏罪自戕不好听,但对于皇家,这已经是罪人最好的解脱了。